硬化路面吸收、儲存并反射太陽的熱量,可使地面平均溫度升高幾度。這會增加城市夏季的炎熱,減少城市生活的舒適感,同時增加城市生活中為降溫付出的能源消耗。
硬化路面還會引起諸多環境和生態負效應,如使路面的空氣與土壤能量循環交換和空氣濕度降低,與城市中日益加重的空氣污染相結合,有助于城市熱島效應的形成;對本地植物和動物的生態十分有害,因而會影響到由這些植物、動物組成的地面生態系統和生物活動系統;硬化路面使一些相互依賴而生長的植物群和動物群的生態空間被分離開來,這對保護城市中的小生態(生態小島)極為不利。
國際流行透水性路面
90年代以來,國際上流行用透水性能好的透水磚鋪砌辦法來覆蓋城市的路面。例如在德國,人們正在將以前鋪設的一些硬化路面改為透水性路面,以增強城市的生態效果。具體辦法有以下6種:
鋪雜草地。這種雜草地由腐殖質和雜草組成,草皮較厚,適合于多種露土的遮蓋。
鋪露草方格磚?;炷镣ㄍ阜涓C磚的中間用腐殖質填上,草地種子生長其中,可保證40%的綠色面積,適合于露天停車場或自行車道路面。
鋪地磚草皮拼接型路面。地磚與地磚之間留出一定距離,之間用泥土連接,草生長于泥土上。這樣的路面,草和植物生長的綠色連接部分約占35%,適合于公園和街邊散步路面。
鋪鵝卵石/碎石路面。路面由大小較為均勻的鵝卵石或小石頭散落鋪成,通透性強,不長雜草,適合于房舍周邊、人行道邊難以綠化的露土地面等。在中國園林中,碎石蓋路方法的使用非常廣泛,現在在歐洲國家的公園和校園也越來越多地使用此法。
鋪路使用透水性地磚。這種磚有許多滲漏性,連接處由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適合于人行道、步行街巷的地面。
使用孔型磚加碎石地面。這種地面由四角帶孔的地磚鋪成,孔中撒入小鵝卵石或小碎石以保證雨水順利通透,好處是不生雜草,地面的熱反射大大低于全硬化路面。
以上鋪路方法都能在中國古建筑(如故宮和頤園)中找到原型,被當今國際城市環境和生態保護專家學者推崇備至。
目前,環保先進國家和城市的新做法還包括:盡量保護和保留本地的野草資源即野草地,構成城市中的小生態島,調節城市中人們的生活情調和滿足成人與孩子對自然界的向往;拔去過去人工栽種的單一綠草,重新種上本地野生草種,恢復城市本地生態特征;將過去鋪路蓋上的密封型水泥板去掉,用透水材料和方法來遮蓋露土,等等。
未雨綢繆勝過亡羊補牢
9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硬化路面帶來的危害,因此盡量避免鋪設硬化路面已成為世界城市建設的共識和做法。通透性路面在中國歷史上的城市、園林、廟宇、庭院、宮廷等建筑中應用非常普遍,此舉對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減少燥熱、防治水災和保護水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發達國家的城市紛紛投巨資改變過去在城市建設中犯下的種種破壞城市生態的做法,而我國卻正在花大錢走同樣的彎路,令人感到痛心,其中的教訓應該深刻吸取。
我認為,我們應向香港學習,立法要求在任何重大建設項目上馬之前,要經過環保、生態和可持續發展論證,并由社會公開討論,征集各界的看法和建議,這樣會使我們建設項目工程的決策提高一個水平。否則,項目上錯了,花了大錢,卻沒有辦成好事。透明度高一些,犯大錯的可能性會小一些,人民的夸獎就會多一些。在我國也有很多城市認識到硬化地面的危害性,正在設計一些新型透水磚,如北京奧體中心已經決定使用透水地面的方式來解決生態平衡關系。
在西城區月壇街道白云路道路兩旁的240個樹坑里全部鋪上了新型環保材料。
據負責此路段鋪設工作的月壇街道城管科干部李瑛介紹,這種生態透水景觀材料呈磚紅色,外形類似滲水石,將樹坑與道路銜接成一個平面,令整條街更加整潔和美觀。這種新材料是由各種天然及再生材料為骨材,加入多種高分子添加劑制成,可以使城市土壤與大氣中的水、氣、熱交換生態體系得到改善,并符合環保標準,價錢也便宜。據了解,鋪設一棵普通樹木鐵箅子的成本在400元左右,但這種新材料只需要280元左右。
布朗認為,應該由空間的規劃決定交通和基建,而非先鋪路埋線再來規劃城市。要重視建立社區、公共開放空間,合理規劃交通,清理環境,改善水質。在進行城市規劃時,工程、建筑、市政、設計、環境、經濟等各相關部門需通力合作。
布朗先生最后充滿信心地說:“在未來5年到10年之內,你會看到中國會發展得更快、更好??沙掷m發展、對環境的重視都將在中國變為現實。10年之后,中國將走在世界的前列。
- 上一條信息:透水磚簡介
- 下一條信息:沒有了!